一、PCB線路板回焊曲線的分類
一般而言,曲線可概分為(1)有鞍的RSS型(2)無鞍的L型(RTS型Rampto Spike)(3)長鞍型(LSP型Low Long Spike)現說明于后:
(1)有鞍型:
從室溫起步以1—1.5℃/sec的速率,將行走中的板子升溫到110—150℃的鞍首部。然后再以緩升或恒溫方式,在60一90秒內拉高到1 5 0—1 7 0℃的鞍尾部,本段主要功用是讓PCB線路板與元件吸足熱量,在內外均溫下以便飆升峰溫。此Profi1e之峰溫約240±5℃,TA L(熔點以上之歷時)約50-80秒,冶卻速率3—4℃/sec,總共歷時3-4分鐘。
(2)無鞍型:
全程採直線性升溫,其速率控制在0.8-0.9℃/sec之間,一路提升到峰溫240±5℃。此L型曲線以直線式或稍呈下凹為宜,不可出現隆起狀態(tài),以免板面過熱造成厚板之表層起泡。且此升溫線的2/3長度處不宜超過150℃,其馀參數同上。
(3)、長鞍型:
當PCB線路板須焊裝多顆BGA時,為了減少球腳中之空洞(Voiding),及供應腹底內球充份熱量之考慮,可將有鞍型之鞍部再予平緩延長,以趕走內球錫膏中的揮發(fā)份。其做法是以1.25℃/sec的升溫速率起步,到達120℃的初鞍時,即以120-180秒的耗時平緩走到末鞍,然后才往峰溫飆升,其他參數也與上述者相同。
二、移動式測灄儀(Profiler)之品質與手法
此種必備的測溫儀可牽引出的熱偶數目不等〈4條到36條),其品牌與價格之差異也很大(NT.10萬到30萬)。良好測溫儀之紀錄器可記下的數據應包括:起步段之升溫速率、 PCB板面溫差、吸熱段之耗時、峰溫前之飆升速率、峰溫讀値、熔融錫膏之液態(tài)歷時(TAL),以及最后歷程之冷卻速率等重要參數。
為了要達成使命起見,測溫儀主機盒與內部電池都必須能夠耐熱,外形要夠扁平而不致被爐口所卡住,熱偶線本身的感熱誤差不可超過±1℃ ,測溫取樣頻率不宜超過1次/秒,記憶量也要夠大,輸出資料還要具有統計管制(SPC)的能力,軟體的升級亦應簡單容易。
通常較大PCB線路板子的回焊中,其領先進入的前緣,當然比起中間或后緣要提早升溫及提早冷卻。且四角或板邊的吸熱與升溫,都要比中央來得更快更高,故所貼著的熱偶線中至少應包括此二區(qū)域在內。而且大零件之本體也會吸熱,致使其引腳升溫也較小型被動元件來得慢一些。甚至大號BGA腹底之熱量更是不易深入, 此時須將腹底之PCB另行鉆孔,并自板子正面先焊妥自底面穿出的感溫線,再于貼焊BGA時量測其死角處之溫度。某些對強熱敏感的元件,其附近也應刻意貼著熱偶線,作為回焊曲線取決的首要條件。
為了避免熱敏元件與高層數厚板遭到強熱之傷害起見,還須利用測溫儀找出組裝板上的"最熱點"與"最冷點"。其做法是另採印妥錫膏的試焊板,先以高速通過回焊爐(如2m/min〉,之后觀察板邊小型被動元件(如電容器)的雙墊是否已焊妥?未妥者則再次降速(如1.5m/min)試焊,一直要找到第一個熔焊點出現為止,那就是全板的最熱點。然后繼續(xù)降速〈即增加熱量)直到大號元件最后之焊點也完成時,那就是全板的最冷點。于是在既定的Spike溫度下(如240℃) ,將可試走找出組裝板的正確輸送速度來。此刻其錫膏之液態(tài)歷時TAL也可測得。如此一來熱敏元件與高層數厚板等體質不強者方得以安全,方不致在回焊強熱中遭到燙傷或表面爆板的災情。
三、鞍部吸熱的管理
以SAC305或SAC3807各種品牌之錫膏規(guī)格而言,其鞍部吸熱耗時之變化約在60-120秒之間,溫度則自其前鞍的110-130℃緩升到165-190℃的后鞍高溫。凡當PCB為厚大之多層板(尤其高層厚板),所承載的元件也都厚重碩大,甚至所裝BGA還不在少數者,則其4-6段之緩升吸熱將非常關鍵。必須要讓厚板與厚件的內外全體吸飽熱量,其隨后飆升峰溫的快速強熱中,才不致因裡外溫差太大而造成厚板或厚件的迸裂。此時之Profile必須選用有鞍部或帽簷型一波三折式之回焊曲線。
但若為小板薄板或單雙面板,所承載之元件又多屬是小型者,在裡外溫差不大下,為了爭取產量產速起見,則吸熱段可採縮短時間快速升溫〈1℃/sec以上)的做法,此時鞍部將消失,而呈現沿路升上一波兩折有如房頂的L型Profile 。不過此時迴焊爐本身品質的影響將很大,其各段之熱傳效率必須高效與均勻,且當板子進入以致瞬間失溫之際,其迅速精確的補償能力,必須既快又淮才不致區(qū)域性落差過大(局部板面之么丁不宜超過4℃)。
上述有明顯鞍部的曲線者,其TAL時間較長(約120秒),而無明顯鞍部L型者之TAL時間較短(約60秒)。無鉛重要規(guī)范,系針對溼敏性封裝元件之考試文件;故意讓封品先經前期之飽吸濕氣,再經后段之回焊考試,以觀察封件能否耐得住吸溼與強熱的折磨。該020C中Fig5-1 即為觀察封件是否會爆裂的考試曲線。此圖外部為起伏較平順耗時甚長的曲線, 系為無鉛大件考試的Profile;而居中起伏相當陡翹耗時甚短者即為有鉛小件的考試曲線。很多人物誤將此專用考試曲線用于量產,不免有張冠之嫌。
四、錫膏與曲線的配合
一般錫膏配方中重量比90%者為粉狀(小球型)金屬焊料,10%者為有機輔料。除去少量配角型金屬不談(如銻、銦、鍺等),即使在主成份完全相同(如SAC305 〕,卻在錫粒大小與數量搭配比例各異者,其流動性與癒合性也都存在頗大的差異。
至于有機輔料可揮灑的空間則就更大了,品牌品質的差異也絕大部份出自于此。有機物中含助焊劑、活化劑、黏著劑、抗垂流劑,與溶劑等;搭配金屬小球以而得以展現施工所必須的印刷性、夠久的黏著性(Jack Time)、抗塌性、黏度值、免洗絕緣品質(S工R或水溶液電阻率等)、散錫性與上錫性等。因而各種商品錫膏都會在其型錄中,特別強調在各段加熱中可耐熱而不變質的溫度范圍;以及形成焊點后所展現的各種品質特性等。
至于熔融錫膏之液態(tài)歷時(TAL)長短,也與待焊板表面處理之種類及厚度有關,一般板類常見之TAL以60啊100秒為宜,以減少強熱對待焊板與助焊劑的煎熬,但仍須以完成錫膏癒合,以及沾錫或IMC的良好為主旨。TAL太長大久當然會對零件與板體造成傷害’甚至助焊劑也遭到碳化(Charring)。但TAL太短也將明顯帶來冶焊,吃錫不良或錫膏癒合不足,以致顆粒狀外觀等缺失。對于強熱敏感的待焊板,似可從最短的TAL開始試焊,在不變動各段熱風條件下,採較方便的行速微調中找出最合適的焊接條件。
責任編輯:雅鑫達,PCBA一站式服務商!